撰稿人 查达仁
2011年9月2日,在DCS中心访问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朱森存教授做了题目为“Toward Obfuscation Resilient Software Plagiarism Detection”的学术报告。
软件剽窃是指在未经原软件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将其软件的部分或者全部代码加入到自己程序中的行为。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开源项目的飞速增长,软件剽窃已经成为对知识产权和开源软件产业的严重威胁。高达百万美元的软件剽窃诉讼事件已经出现,并且表明甚至软件巨头也在剽窃代码。对于这类威胁的应对,计算机辅助的自动剽窃检测工具起着主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剽窃检测方案不能抵抗简单的代码混淆,并且许多工具依赖于对可疑软件产品源代码的分析,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些源代码不能轻易获取到,除非已经收集到确切的证据。朱教授所在研究小组研究了基于二进制的、可抵抗混淆技术的剽窃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进行源代码分析即可提供证据.
在报告的最后,朱森存教授与听取报告的实验室师生展开了讨论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交换了意见。
